首席教授-庄惟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pc)联席主席、《堪培拉建筑教育协议》轮值主席。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中心建筑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理事长。专业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策划,设计方法学。著有《建筑策划与设计》、《后评估在中国》等专著十余部,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碳中和的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主持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改造、国家版本馆总馆、香山纪念馆、中国美术馆改造、2008年奥运会国家射击馆等重大工程的设计工作,设计作品多次获亚建协奖、国家奖及省部级优秀设计奖、学会建筑创作金奖。
大类介绍
建筑大类包括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本科专业。进入21世纪20年代,全球人居环境的各种共性问题不断凸显,同时信息技术等各种新技术带来了人类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革。如何回应新技术文明解决未来全球人居环境的共性需求与问题,形成新阶段建筑学科价值论、认识论及方法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体系,是建筑大类学科教育与实践范式的重大战略问题。其研究对象,既包括物质空间环境,也包括形成这些物质空间环境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技术和艺术等要素,是科学、人文与艺术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建筑类的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本科专业,专注于大到区域和城市,小到建筑单体和建筑室内空间,涵盖人工和自然景观环境等诸多类型和诸多尺度的空间环境研究与设计,是面向城镇化和城市建设,落实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重要专业。
学科优势
清华建筑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成就卓越、声誉斐然。清华建筑系由梁思成先生1946年创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建筑院系之一。从梁思成先生参与主持“中国营造学社”,以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卓越成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到吴良镛院士开创“人居科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早期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到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菊儿胡同,再到两获阿卡汗奖的清华人,清华建筑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奠定了清华建筑在国内建筑学科领域的领军地位,在国际建筑学科领域赢得了较高声望。
清华大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三个专业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在历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和专业评估中,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均获得a 的最高评级。在国际qs世界建筑院校排名中,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连续排名前十,位居全球建筑学科领先行列。70多年来,清华建筑不断吸引和培养了5000余名国内外优秀学子。毕业生走向中国城乡建设的核心岗位,成为建筑行业的中坚力量,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栋梁。
培养特色
本博贯通:清华大学建筑类在高考招生阶段对线上一志愿报考建筑类考生进行本博贯通预录取。预录取到本博贯通路径的学生在招生阶段选择研究方向,入学后指定导师。本科学习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培养所需的课程、旁听并逐步进入所在方向课题组开展科研训练;本科四年级初,达到推免要求即可确认推免直读博士。
全球胜任:清华建筑长期开展多形式、高层次、全方位和重实效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建立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与欧洲、亚洲、北美、澳洲数十所世界著名建筑院校和国际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亚博全站安卓版的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形成了联合学位、联合设计、学生交换、海外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体系。本科生可获得广泛的国际交流机会,助推海外名校深造。
行业领军:清华建筑强调坚实的学科基础、开放的专业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专注于未来城市和智能建筑、城市更新和治理、自然环境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低碳可持续建筑、乡村振兴等关乎人类发展的重要领域,通过“4 2”模式培养适应国家重大需求的专业硕士,迎接未来广阔的职业发展机遇。
交叉探索:最新创立的城市数据科学实验班(本科),作为对当下技术革命的回应,教授新兴技术对城市系统进行现状诊断、规律挖掘、知识发现和运行优化,致力于培养既对城市系统有深刻认识,又有一系列软硬件信息技术深厚应用基础和计算思维的交叉人才。
专业确认方案
建筑类本科生全程配设本科路径导师,指导学术发展,实施“本博贯通”、“全球胜任”“行业领军”、“交叉探索”的一人一策教育模式。导师专业方向即为学生专业方向。第一年实施大类通识教育,春季学期按照尊重自身意愿、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择导师,确认专业和发展路径。二、三年级导师、专业和路径允许院内自由调整。
大类咨询联系人
史黎姝
咨询电话: 010-62794185
电子邮箱: jzxywb@mailoa.tsinghua.edu.cn
相关院系—建筑学院
清华建筑教育起始于梁思成先生1946年创建的清华建筑系。78年来,不断吸引和培养了6000余名国内外优秀学子,成为国家城乡建设和建筑行业的中坚力量,涌现出一批青年才俊和专业帅才,奠定了清华建筑教育在国内人才培养的引领地位。目前,清华建筑学院包含建筑系、城乡规划系、景观系和建筑技术系四个系,在建筑大类招收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本科专业学生。三个专业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在教育部历次全国一级学科和专业评估中,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均获得a 的最高评级。在国际qs世界建筑院校排名中,清华大学大建筑专业连续排名前十,位居全球建筑学科领先行列。
人居科学理论是清华建筑教育的办学基础,始终关注国家建设前沿和学科发展前沿,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当前,全球人居环境的各种共性问题不断凸显,信息技术等各种新技术带来了人类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革。如何回应新技术文明,解决未来全球人居环境的共性需求与问题,形成新阶段建筑学科价值论、认识论及方法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体系,是建筑大类学科教育与实践范式的重大战略问题。
建筑学专业
建筑学专业综合了理、工、文、艺诸多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合的特点,专业定位为“科学、艺术、人文相结合的综合型、创意型工科”,立足国家建设的重大需求,致力于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探索以建筑创作为基础的建筑设计理论与创作方法体系,面向学科前沿发展新的增长点。
清华建筑学专业以研究型建筑设计系列课为专业核心,开设理论、实践、美术系列课程,厚基础、重实践,始终以“创新”作为教学核心内容,培养适应未来空间数据化建设的“既会画、又会算”的新型建筑专业人才。
城乡规划专业
城乡规划专业涉及从国土空间规划到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等不同空间层次的规划设计领域。城乡规划专业具有综合的知识体系,学习城乡规划专业可以培养战略决策与领导力,建设美丽国土家园;可以培养扎实的空间设计能力,营造美好人居环境;可以运用新技术工具,支撑城乡发展决策制定。城乡规划设计工作者探访山水形胜的广袤田野,深入文化积淀的历史地区,丈量日新月异的城市新区;面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技术、新思路,规划设计者总能站在未来城市创造的前沿。
清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以人居环境科学为指导,贯彻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重视规划与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城乡规划领域专业帅才,在国内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具有引领地位。清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历史悠久,始于1947年梁思成先生开设的“都市计划”课程,教师团队由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领衔,专业评估全国排名第一,为学生提供从顶级规划设计院到参与国家级项目的多元化学习实践平台。
风景园林专业
生态文明时代,风景园林专业以守护自然山水和地域文化为目标,综合应用科学、艺术和工程知识与方法,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营造健康和安全的室外建成环境。
1951年新中国现代风景园林教育发肇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联合设立的“造园组”,至2003年清华成立景观学系,建构了一流的、国际化、前瞻性的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并以培养热爱自然具有高度环境保护和人文关怀意识的学术和实践帅才为己任,发展至今景观学系已成为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品质的重要标杆。
清华大学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单位。清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包含6个方向,分别为风景园林理论和历史、园林与景观设计、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和风景园林技术科学。本科教育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核心形成规划设计、自然科学应用、工程技术以及理论和历史4个课程板块。同时设有古典园林、城市景观、风景区考察和综合实习等实践环节。
培养路径
通过建筑类招生途径进入清华大学的新生,全程配设本科路径导师,指导学术发展。实施“本博贯通”、“本硕贯通”、“交叉探索”、“全球胜任”的一人一策教育模式。第一年实施大类通识教育,逐步确立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专业方向和发展路径。按照尊重自身意愿、双向选择的原则,大一结束前完成专业和路径确认,二、三年级允许院内自由调整。
对于有志于科学钻研的同学,开展 4 5 本博贯通培养。在本科阶段夯实数理基础、增强科研课程,由博士生导师组进行学术志趣引导,在4年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未来将进入科研与教学机构,努力成为学术大师。
对于具有设计创造天赋的同学,开展 4 2 本硕贯通培养。在本科阶段夯实专业基础、增强设计课程由行业导师组进行职业实践训练,在4年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未来将进入行业设计与规划院所,努力成为设计大师。
对于兴趣广泛和希望拓宽就业视野的同学,开展交叉创新培养。在本科阶段增强跨院系课程,可兼修获得计算机、自动化、金融、行政管理等辅修学位或认证,毕业后进入与城乡建设相关的科技、金融企业或政府部门,努力成为新兴行业创业者或国家管理者。
对于国际交流和学习能力突出的同学,开展全球胜任力培养。在本科阶段增强英文专业课程,优先选派赴境外访学、参加国际竞赛或会议,毕业后推荐前往国际院校深造或国际组织任职,努力成为中国故事传播者与人类命运共同建设者。
知名校友
傅熹年
1950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张锦秋
1954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总建筑师。
王瑞珠
1957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顾问。
马国馨
1959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叶如棠
1959级,原建设部部长,原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宋春华
1959级,原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建设部总规划师,原建设部副部长。
赵宝江
1960级,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
杜钰洲
1960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原国家纺织工业局局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
吴硕贤
1965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王蒙徽
1978级,湖北省委书记,原住建部部长。
朱子瑜
1978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康 健
1979级,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
庄惟敏
1980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pc)联席主席,《堪培拉建筑教育协议》轮值主席。
张 桦
1980级,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小地
1983级,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董事长。
马清运
1983级,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创始人,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前院长。
徐全胜
1987级,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董事长、总经理。
张 轲
1988级,建筑师,阿卡汉建筑奖、阿尔瓦·阿尔托建筑奖获得者。
董 功
1989级,直向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
阮 昊
2003级,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创始人,美间科技创始人。浙江省特聘专家,浙江省青联委员,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
部分境外深造院校
哈佛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耶鲁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剑桥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
代尔夫特工业大学
苏黎世高工
慕尼黑工业大学
东京大学等
就业主要方向
国内外建筑、规划设计机构、策划咨询机构、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门及高新创意企业
亚博全站安卓版的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10-62794185
电子邮箱:jzxywb@mailoa.tsinghua.edu.cn
网址:http://www.arch.tsinghua.edu.cn/chs/index.htm
微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satsinghua)